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水与汽车的灵性结合――回哞天津公交百年

2
回复
164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水与汽车的灵性结合――回哞天津公交百年

注:这是我准备在我第二本书<车迷留声>中发表的一篇文章,由于文字的限制后来有了一些删减。删减后的文章,不知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请大家指正。

  天津是水做的城市,离开了水,也就离开了天津城。天津公交车的历史也一百多年了,同样,天津的公共汽车也是水城天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说到天津交通,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船,因为天津位于古三岔河口,船对于天津的形成和发展不言而喻。其次自然是铁路,铁路是近代天津发展的标志,通往关外的京山铁路和通往江淮的津浦铁路在这里交汇,使得天津成为北京的交通枢钮,同时也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具有三个大型铁路车站的城市。
  说到公交车,自然它的历史不能与水运相比,比起火车来,也属后起之秀,但说到公交车的作用,老天津人还是会说起来津津有味,就连我奶奶家后院的老奶奶(爷爷堂弟弟的媳妇),虽说不过小学文化,也能说出个一二,也知道33路在利民道,34路在老铁桥大街,毕竟住了许久,说起天津公交来,天津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说到水,北方的天津自然不能与南方的苏锡常等水城相比,但客观来讲,天津能发展到现在,水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首先,城市的河流美化了环境,现在的海河、南运河等一条条的绿化带,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其次,水是有灵性的,任何一个城市,如果有一条河在,那么必然知道它的发展,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发展几百年的大城市,必有一条母亲河流流入她的心脏,不但伦敦、巴黎、纽约、莫斯科是这样,就连中国的北京、武汉、上海、长沙、广州、重庆、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太原等莫不是如此,天津当然也在此列。
  天津是当年北方的重镇,也是列强争夺的地方,因此,当年天津的建筑等方面,被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当时天津的汽车,也是哪国产的也有,就是解放后许多年,天津的汽车也还包罗万象,有苏联产的,有捷克产的,有匈牙利产的,当然还有中国自己生产的。
  说到天津的公交车,不能不说到水,因为,当年的一条公交线路,一点水也不沾,绕过天津的大河流的情况,少见又少见,因此,我们可以说,百年的天津公交是水与汽车的灵性结合。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在火车上的一次偶遇,一个小朋友说在北京住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见到河,到了天津一下火车,坐不多远汽车就见到了一条河,这说明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多么的能影响深远,虽然一个小朋友不可能深入研究什么,但他完全知道,下火车坐在天津的公交车上,就肯定能过一条河。从津门巴士网的朋友们那里得知,天津的小圆车称为解放单机,大圆车称为解放铰接,小方车称为金马单机,小方车称为金马铰接,再加上我都说不上名的方92路大电车,小电车,和圆91路小电车、大电车,以及1987年才使用的24路新车。天津的公交车种类繁多,仅天津站就有这么多样式及不同的颜色,远不是北京可比的。因此,天津的车具有灵性,水也具有灵性,车水结合,当然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
  天津站和天津西站具有独立的方向性,恰恰路过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的所有公交车也都能过一个桥,虽说有的过大桥,有的过小桥,但毕竟有一些如27路这样的公交车,看不见海河,也能看见桥的。毕竟当年的天津站不沿着海河。
  24路是天津最重要的公交车,多半来到天津的人,即便不涉及倒车,总也会去劝业场转转,去狗不理吃吃包子。后来有了文化街和极具古味的估衣街后,24路的旅游气息更是浓厚。冬天,在海河上破冰打鱼的老者看到蓝色的大车,自然知道又过去了一辆24路。夏天,在大丰桥南运河北路边上鸟市溜鸟的闲客,也少不了是坐24路去的。24路是最能体现天津水文化的公交车之一。
  七八十年代抽烟的同志,自然会想起“北安桥”牌香烟,烟标上的北安桥,就是当年8路汽车经过的地方,从当年开线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老红旗车队,8路车队也是受到表扬最多的集体,锦旗可以放一屋,但无论河、烟、桥、车、人、旗等等一切,给人的印象都离不开这座水城的文化。
  5路过三桥,不但过公路桥,还过旱桥,这是老天津人对5路生动的写照,5路也是天津老线路过桥最多的汽车。5路线路不长,但确肯定要穿过海河、南运河和子牙河,无论它开线时经过的大红桥、金华桥和金汤桥,还是后来经过的大红桥、大丰桥、狮子林桥,以及现在经过的新红桥、金华桥和北安桥,无论如何的线路变换,始终过三座桥梁,5路先后经过的海河三桥,即金汤桥、狮子林桥和北安桥,都是对天津历史有影响的地方。
  说到天津与水最密切的公交车,少不了提提2路,2路是天津沿河里程最长的公交车,当年一直从解放桥到邵公庄桥,有人说,见不到河就到头了,这是2路的生动写照,由于2路开线较晚,因此它的车始终是单机解放,一开始2路车的沿线只不过是一些居民区,到了后来大胡同百货商场等地方的修建,使得2路也成为天津上座率较高的公交车了。2路经过的地方全是有历史的地方,义和团红灯照遗址、玉皇阁、天后宫、袁世凯旧居、望海楼教堂,以及后来的存福观音寺等地,无一处不体现出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
  91、92、96三趟经过解放桥的电车,始发站均不是天津站,91、92的历史很长,是天津最早的电车。96路从解放桥始发,与天津站也差不了多少,当年从天津站如果下火车,要是不上2路、24路等汽车的话,必将在海河广场看到四通八达的电车线,不愧是一个城市优美的风景。一个有电车的城市,才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标志。
  35路是第一趟横穿中环线的公交车,也是当年天津重要的公交车之一,它不但经过解放桥,而且还经过新开路地道,以及程林庄路上的一个平交道口,35路也是当年天津重要的公交车之一。
  13路经过解放桥,当然还经过南边墙子河佟楼桥,我们要说的不是这个,主要是想说13路的经历,坐着13路,能看到法租界与英租界、德租界的主要建筑,它是坐在13路车上,即可参观当年天津的“万国建筑博览会”,想想当年,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祖国,我们如何不能为之奋斗。
  天津站的其它几趟公交车,咱就简说了,17、28、25、39也全经过了桥。27路原本是有轨电车拆除后设的线,从天津站到北站,没有经过桥,但后来延长到喜峰道,经过了新开桥。
  天津西站的10路是人们踏青、扫墓的重要线路车之一,它联通红桥区与天津北郊,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路。
  31路开线时到密云路,后与25路换线到了李家园始发。31路是天津西部重要的公交线路,也经过重要的南运河。另外,11、52、37等公交车也都经过南运河的大丰桥,况且52路是从咸阳路改线到芥园道。
  天津北站虽说只在天津站维修过路车停天津北的时候才是一个独立的车站。但它的客流相对来讲并不算小。说到天津北站,我们不再说12、27、1路等车,也不提桥东始发的29、32、7路。我们这里只看一看具有悲情色彩的6路,提到天津的6路公交车,有许多在天津住了一辈子的老人也不知道,它是多么的沉默、默默的为人们服务着,又默默的走了。6路是天津开线较早的公交车之一。北站始发的6路车,最早经吕纬路、法政桥、志成道到宜兴埠、磨床厂。吕纬路有多宽,我想几十年前至少不会宽过现在的吕纬路,法政桥是什么样,我是没有见过,但根据姥爷和妈妈的回忆,根据后来还没有拆的桥墩仔看,一个8吨小桥不会强过一个乡级公路的桥梁。况且它还是一个单行路,尽管当年的汽车还很少,但想相当年的吕纬路和法政桥,6路的间隔有多大,想必大家都不用说也都能猜得到。1963年新开河发大水,法政桥已经基本走完了它的历史史命,终于由文化大革命前修建的新开桥彻底取代了老式的法政桥。自此,6路的密度增加。
  到了八十年代,新开桥是除解放桥以外天津经过公共汽车最多的桥梁,毕竟当年的34路上下行一个经狮子林桥,一个经金钢桥。随着时间的流失,原来不在天津市中心运行的6路汽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辆辆的大发夏利,一趟趟的空调巴士,当年掉了不知多少漆皮的老绿解放6路车,终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了,代之的是天津站到磨床厂的27路。当年在磨床厂上班的人们,当年天天乘座6路车的老乘客,眼角不禁早已多了几分皱纹。但如果他们能够聚到一起的话,少不了提起天津的公交车,6路公交车也是水做的。
  回哞百年的天津公交,离不开水,也离不开水养育的几百万海河儿女,忆当年,当有的人在北京到天津的79次特快火车上提起还能赶得上哪一班公交时,我们现在几乎不能理解,毕竟当年一天就那几十班公交车,不像现在出租车那样方便。当年经常坐79次特快从北京回天津的老工作人员,现在多已退休离岗,现在回忆起当年下了火车看到的海河夜景,闪闪的倪红灯交相呼应,刚从古城北京回来的乘客们,再看到灯火交应的天津夜景,不知有什么感慨。
2007-3-13 21:03:31
写得很不错 赞一个
2007-3-13 22:02:28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大家再想一些好题目,不要一本书出来全是我们西北角三奶奶水平

要是一本书全是三大娘五奶奶水平,那么这本书很难让人认可
2007-3-14 19:29:5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