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陆地上的海员------机保人的生活

15
回复
4679
查看
[ 复制链接 ]
3月6日,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郑州机保段段内的一列机保车上,正在休息的乘务员吴宝军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乘务天地》,情不自禁地念起其中的一首诗歌:"铁道线是条长长的河,保温车是只流动的船……"吴宝军手里的《乘务天地》是该段运用车间内部交流期刊,也是班组建家的具体做法之一。如今,186个班组都配备了书箱,购置各类图书1000多册供乘务员借阅。一名跑车多年的老乘务员告诉笔者:"读书是让乘务员工余时解除寂寞的最好方式,也是最有益的休息方式。"

  此外,车间还给各车组配备了VCD播放机和教学、影视光盘,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 本帖最后由 京山铁路18公里 于 2006-4-2 20:34 编辑 [/]]
2006-4-2 16:17:44
《转贴》当回"陆地上的海员" 跟随粤海铁千里大跨越
       提着装着大衣的行李和电脑,记者登上郑州保温车辆段267车组的冷藏车的作息间,开始了从粤海铁路运送瓜菜千里大跨越的历程,也开始过起了“陆地上的海员”的生活。
  
  车长夸记者
  
  说实话,我们十分感激267车组,他们自己睡地铺,把铺位让给了记者,还给我们买了被子和蔬菜,成全了我们随粤海铁路第一列跨海瓜菜专列北上西安的愿望。
  
  车长田勇则对我们转达了铁路领导对我们的感谢之意,因为我们是随冷藏车远程采访的第一批记者,对我们体验“陆地上的海员”的生活,他连说不容易。
  
   “陆地上的海员”是铁路上对冷藏车乘务员的称呼,因为他们一出车就是一个月,成天就呆在车上,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的活动空间只有10多平方米,这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工作和吃喝拉撒睡的全部空间。迎接我们的,是与海南炎炎烈日不同的天气,有春天,也有冬天,因为我们将随4节装有辣椒的火车皮奔驰千里,驶往寒凝大地的西安。
  
   267组胖子多
  
  一个车组有3个人,或许是活动空间太小的缘故,而且一呆就是一个月,活动量小,267车组的3位乘务员的体重都可上一个级别,体重最轻的也有150斤,最重的曾到过200斤。
  
   “活动太少了,除了装车后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已将体重降到180多斤的车长田勇说,对于冷藏车的乘务人员,最难受的并不是短时间内要经受几个寒暑的考验,而是长时间的无聊和沉闷,成天就3个大男人守在20多个平方米的车厢里,大眼瞪小眼。
  
  从南到北少进城
  
  年纪最大的傅广俊是从郑州机保段一成立就上车的老同志,天南地北都跑遍了。
  
  他拿出他的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指给记者看,上面写着绥芬河、满洲里、深圳、丹东、二连浩特、阿里山口。他乐呵呵地说,下次来,边境证上还得加上海口,将来还得写三亚。
  
  但问及他们对那些城市的看法,他显得有些尴尬:都一样。他说他们到的都是郊区的货运站,千站一面,永远是黄色的火车站房和无尽的铁轨。城市,永远是路过。不到交班的时候,他们的脚步就不停歇,即使是多次路过自己的家。而按照铁路的规定,乘务员的家属不允许上车。
  
  列车渡过琼州海峡后,郑州保温车辆段运用二队的队长李红卫乘坐着摩的来到了北港,交给了田勇一只老母鸡。他是受上级指示,专门赶来对我们表示欢迎。
  
  晚上9时50分,我们已在塘口呆了近4个小时,一边吃着李队长带来的鸡,一边等,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甚至不知道是走京广线还是走焦柳线。冷藏车的行程,全由铁道部安排。
2006-4-2 16:20:39

使用道具 举报

记得上面那篇文章还有下文吧。
2006-4-2 16:50:30

使用道具 举报

不错!真的很辛苦!
2006-4-2 17:33:38

使用道具 举报

2003年3月6日,记者登上了郑州机械保温车辆段267号冷藏列车,与车组人员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行程5000里。


与记者同行的有3名车组乘务员,他们是:付广俊,负责车辆机械维护;田勇,负责柴油车、发电车检修;白冰,负责车辆制冷。
在共和国的铁路大动脉上,有一群铁路机械保温车乘务员。铁路是他们流动的家,车厢是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到过许多地方,但永远都是路过,因为他们停留的地方永远只有车厢、铁轨和编组站。他们被称为“陆地上的海员”。


冷藏列车运输是一个朝阳产业,它能根据货物的不同特点调整车厢内的温度,保质保量地将鲜活产品送达目的地。一个车组3个乘务员按工种分为柴油、车辆、冷电3个专业,大家一天干的事集中在一起不到两个小时,事实上是每时每刻都必须“耗”在车上,随时注意着列车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对于厮守在冷藏列车上的人来说,生活是枯燥的。


肥胖,是车组乘务员的一个职业病。原因有三:第一,成天都在不足15平方米的空间里生活,运动量小;第二,货物列车减震性差,其摇晃的程度远甚于客运列车,经常使人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第三,列车行驶和停靠的时间不确定,很多时候都停在远离都市的偏僻货站,买菜不方便,运菜的人吃不上菜是经常的事。饭菜多是大鱼大肉,荤多素少。这种饮食结构不能不让人发胖。


他们在车上的日子是乏味的,车乘人员田勇的一番话很能够反映出他们生活的枯燥:“一个月30天,头十天刚上车,是无话不说;中间十天新鲜的话题已经说完了,便是拼命找话说;到了后十天,则是无话可说,一人守着一个窗户看风景。”但他们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群体,不大的车厢里的一株吊兰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正是这群有血有肉的热肠男儿,与千千万万铁路人一道,支撑起了共和国铁路网的铁骨脊梁。

?????????????????

?????????????????

??????????????

??????????????
2006-4-2 20:02:37

使用道具 举报

3

???????????????????????

???????????????????????

????????????????????????

????????????????????????
2006-4-2 20:04:51

使用道具 举报

看上去是B22吧?著名的德国版窗户。
2006-4-2 20:18:16

使用道具 举报

对  267   是B22型的 原装的那种!
2006-4-2 20:23:49

使用道具 举报

铁路跨局乘务员公寓内部清算暂行办法
铁路跨局乘务员公寓内部清算暂行办法
1995年6月23日,铁道部

根据部《关于改善乘务员公寓条件和服务质量意见的通知》(铁劳[1995]180号)的规定,为改善公寓设施设备条件,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为乘务员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一、清算条件
实行内部清算办法的跨局公寓,应做到设施设备完善,管理有序。
二、清算单价
无空调公寓每日人次8.00元,有空调公寓每日人次10.00元。
三、每日人次计算
入寓登记住宿,每日18时以前进入公寓者计当日人次;18时以后进入公寓者计次日人次;跨18时住宿人员实住不足24h者只计1人次;连续住宿1日(24h)以上者,每跨1次18时计次日人次;只在公寓就餐、洗澡的每2人按住宿日1人次计算。
四、清算方式
固定交路乘务员住公寓的费用清算,由公寓凭乘务员住寓登记清单记帐制表,月初报所在分局财务,经审核后,所在分局财务与公寓进行清算,并向有关分局财务部门结算。
非固定交路的人员住公寓(包括过路机车乘务员、机械保温车乘务员和添乘人员等),由公寓直接收费。
五、清算费用使用范围
清算费用用于家具、卧具、备品购置;机械设备维修费用;煤、水、电费用;洗涤、清扫费用;办公、差旅费用;教育培训费等开支。
六、清算费用管理
公寓要认真做好全年财务收支计划,严格执行财务各项制度。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对公寓财务收支计划的审查核定,严格开支标准,公寓的清算费用要单独核算。实行承包的公寓,分局要按公寓收费的额度相应核减其计划支出基数。未实行承包的公寓,分局仍按现行方式管理公寓的收支,按季将公寓的清算费用全额冲减支出。公寓必须将年度清算费用结余全额上交分局,由分局冲减支出。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公寓的检查与指导,不得由于实行收费而放松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凡在费用清算管理上出现问题的要严肃处理。
七、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内部公寓的管理方式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自定。
八、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实行。
2006-4-2 20:28:43

使用道具 举报

另外的 一篇
  题记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一支鲜为人知的铁路劲旅。有人称他们是铁路运输的“特种部队”;也有人称他们是“陆地海员”。  
    当你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坐在树荫下品尝新疆哈密瓜的香甜的时候;当你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围在火炉旁品评南国水果的鲜美的时候;你可知道这些异地瓜果是怎样由千里之外进入千家万户,呈上你的餐桌的?这就有常年奔波在万里铁道线上,有“陆地海员”之称的机保车乘务员的功劳。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担负鲜活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的机械保温车乘务员,路内的人对其工作性质知之不多,路外的人对其了解则更少。  
    为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笔者对郑州铁路局唯一的机械保温车辆段——郑州机保段的乘务员进行了跟车采访,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和工作生活上的酸甜苦辣。  
    熟知铁路的人都知道,铁路车务、电务、工务、供电等部门是“定点”工作,机务、客运等部门是“定线”工作,却很少有人知道机保车乘务员“居无定所”。  
    郑州机保段建于1989年元月,是全国5 个担负鲜活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的铁路机保段之一。配属进口B22型机保车64组320辆,国产B23型机保车16组80 辆,B10型单节机保车6辆,现有乘务员540余人。其“大本营”虽设在郑州, “主战场”却遍布全国。乘务员出乘时,每组三人都要背上几十斤重的配件、工具和生活用品,远离郑州甚至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换乘。一个乘务周期下来要一个多月,届时退乘地点又不知在何处。  
    或许有人说:“机保车乘务员周游全国,倒也新鲜、浪漫,乐似神仙。其实不然,其间的酸甜苦辣令人难以想象。乘务员出乘退乘,若无卧铺,只能坐硬席;遇到客运高峰,睡过道、站厕所,挤不上客车被迫扒货车也是常事。去年8月,一列乘务组按计划到石家庄接班, 急急忙忙赶到后发现,原计划走石太线(石家庄到太原)的车改走了候太线(候马到太原),真正跑出个南辕北辙。心急如焚的乘务员匆匆赶到候马时车又刚刚向西安发走,他们扒上随后的货车,谁想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滚滚的煤灰夹杂着瓢泼的大雨肆无忌惮地砸向倦缩于飞驰的煤车上的乘务员。凌晨4点,当他们在孟源车站赶上车接班时, 几个乘务员都已经没有了人样。  
    接班后值乘,30多天里乘务员都工作、生活在发电车上。虽说机保车就如一个“流动的大冰箱”,最低可达摄氏零下20度,可机组运转时,乘务员每15分钟要进机房巡视、检查一次,不要说两台大功率发电机发出100 分贝的噪音振耳欲聋,就是盛夏机房那摄氏50多度的高温也足以令人头晕目眩。去年冬天,一列乘务组值乘到东北,一乘务员下车买菜时漏乘,匆忙扒车追赶,等赶到上车后,一冷一热,使他的耳朵就象吹气球一样迅速地鼓起两个大泡,直到退乘回家后仍然无法躺着睡觉。难怪乘务员们自嘲自己是“工作在两极世界的人”。  
    乘务员在车上活动面积不足15平方米,生活多有不便,而最难的是机保车运行距离长,停车时间、地点不固定,加上人地生疏,粮油蔬菜不能及时采购,饮水不能补充,经常断粮断水。去年夏天,一列承运新疆至广州哈密瓜的机组自乌鲁木齐发车后一路都未能加上水,为保证两台大功率发电机日夜不停运转的冷却用水,看着日见减少的存水,乘务员都主动不再喝水,以至于三天后在郑州加水时三名乘务员张开干裂的咀唇爬在加水台上大喝,引来众人的围观。断水的日子难熬,断粮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去年春节,一列保温车在重庆一小站的专用线保留,车上断了粮,乘务员跑遍了周围近十公里的地方,可大过年商店都关了门,好不容易在一老乡家买上了几斤面条、一坛泡菜,才算勉强对付了几天。对此,乘务员们开玩笑说:机保段干脆改名叫“饥、饱、断”算了。  
    乘务员退乘归来,心中并不尽是急于与家人亲友团聚。他们盼归,却又怕归来后听到有什么不幸的消息。乘务员王平安出乘时母亲患病住院,母亲去世时,他还在千里之外。退乘归来后,看到的却是黑纱环绕着的遗像。象乘务员归来闻讯老人病危、病故以及家中其它变化的事儿太多了,而更令人同情的还是那些青春年少、失恋的小伙子们。一表人才的乘务员小张,年过三十仍然是“形单影只”。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姑娘,见面后姑娘听说他是铁路上的乘务员,非常满意。几天后他去姑娘家道别出乘,姑娘高高兴兴地说:“你放心走吧,我等着你!”。可当他三十五天后退乘归来匆匆跑到姑娘家时,却再也没有叫开门。后来这位姑娘和她的朋友说:“他一走就没了消息,我去火车站接了几天都不见踪影。一打听,火车站的人说,最远走乌鲁木齐的乘务员来回也就六天,可他这是什么乘务员?十天不见回来、二十天了还不见回来。哪有一走三十多天的?这样下去以后结了婚日子咋过?”特殊的工作性质,使这些小伙子在情场上屡战屡败......  
    这就是我们的机保车乘务员。特殊的职业、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工作环境,塑造了他们勇于吃苦、自强不息的刚毅性格
2006-4-2 20:33:39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