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我的挤车经历(1)----慈爱的姥爷

2
回复
1091
查看
[ 复制链接 ]
我的挤车经历(1)----慈爱的姥爷

我喜爱火车,也挤过火车,说起挤车来,我不由的有一种沧桑感。在我的近三十岁的人生中,火车对我来讲意义不言而说,但回忆起这些经历来,别有一番味道。现在回忆起这些车来,有些同志可能还记得起来,对于年轻一些的人来讲,这些车俨然已经成为尘封的往事,随着记忆而去。我们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列车是秦皇岛到石家庄的304次,北京到南昌的145次,天津到北京的312次、314次,北京到天津的313次,北京南到唐山的327次,太原到北京西的N278次,北京到南京西的1425次。

我们回到1988年——

1987年,姥爷原本想去西安,已经托关系找人买到了35次特快列车的软卧。但不久牙出血,没有去成。一年后,姥爷身体也大为康复,那年正想去大姨家。由于二姨和姑姥姥都在老家,从老家(威县)去安阳,远比来廊坊要近,所以那年姥爷想在安阳看望一下大家,让大家均来安阳大姨家聚一聚,大姨家二层楼也有地方。

8月22日,我、妈妈和姥爷到了北京老姨家。第二天晚上老姨夫在北京站找人要了两张座位号,让姥爷拿着座位号上车,姥爷不敢,24号晚上老姨夫又排队买的票,由于安阳的票只有郑州(251即现K179)一趟车,老姨夫也没有办法,只能买了三张邯郸的车票,让妈妈上车后再补到安阳,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我们在1号车厢,能否走到8号车厢补票席是个大问题。无论如何,这是我和慈爱的姥爷共同乘坐的唯一一次列车。

老姨夫开车将我们送到北京站,然后我和姥爷从自动扶梯上楼,在第三候车室上了9:22分开往南昌的列车。我们八点四十几上的车,那节车厢由于是1号车厢。当时不象现在,一节车厢差不多一百多人全到安阳,当时的情况是那节车厢到哪的人都有,有到保定的,有到石家庄的,有到武昌的,我傍边的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到株洲。这种情况可能现在许多人不能理解。不过我和姥爷的坐全是靠窗户的,妈妈挨着姥爷坐着。

一般列车始发车是不超员的,不过这趟列车在北京站上车时,就有几个站着的,还有一些人坐在了车门口。但总的来讲,在车上站着的人并不算多。在丰台站上的人也不多,上车的有一个小伙子见我们安阳下车,就向我们预订了坐位,这些都很正常,当然没什么问题。列车在高碑店站上的人也不多。但到了保定站,不知怎么的,我们那节车厢一下子上来了不下30人,一下子将车厢挤满了。妈妈这时想起了补票,但只走到第四节车厢,由于定州上的人也很多,妈妈没有走到第八节车厢,就回来了。路上我和姥爷看见了定州塔和正定塔,不过离的都很远。

姥爷高血压,爱浮肿,因此经常要上厕所,过了石家庄,每节车厢没坐的人超过了60人。妈妈带姥爷上厕所,但厕所里面全是人,姥爷只能忍着。姥爷腿脚不好,从座位走到厕所,又是不少时间,很多人坐在地上,姥爷也迈不过去。姥爷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并不好,那种情形我们看在眼里也没有办法。我们只等车到安阳再说,但在邢台我们车厢没什么下的,却又大包小包上来了许多人,列车自然晚点。

刚过邯郸,我们开始往下拿东西,过了讲武城,我和妈妈扶着姥爷开始向车门走,不过两三排座位,姥爷腿脚也不灵,整整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刚一离开座位,我傍边到株洲的美女就坐在了我的位置上,有一个在邢台上车的人就坐在了美女原来的位置上,那个丰台向我们预订座位的人动手打了起那个人来,我们走到厕所附近时,听得车厢里打的热闹,不过后来这事就不得而知了。

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整整七个多小时,我们三人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没有吃东西。挨到了安阳。表姐以为我们坐卧铺来,就去卧铺接我们,也没有接着。我们在出站口自然挨了罚,三人共罚了12元。比原票价(邯郸-安阳)高了近四倍。出站后大姨夫自然接我们回家。姥爷在大姨家这几天,真是难受,火车上的劲还没受过来。又去了附近一个医院做了检察,才算完事。

几天后,姥爷在安阳住下了,我们去了邯郸二舅家。8月31日坐邯郸到永定门(已改为北京南,不过口改不了)的308次到了丰台,再签北京到青岛的239次到廊坊。308次列车上,傍边坐着一个老奶奶,那次列车不知怎的,邢台到石家庄之间就石家庄南一站不停,官庄、内丘、高邑等八站全停,远超出了时刻表的停站范围。我们到了丰台买了正宗的北京萨其码。坐239次回廊坊,那239次每节车厢不过20几个人,与145次真是天壤之别。

到廊坊站后,妈妈打了公用电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公用电话,爸爸来车站接我们,我们就回家了。一个月后,姥爷也去了二舅家,几天后也坐308次回来,不过姥爷那天308次晚点,他在丰台倒的到古冶的327次。由表姐陪同,好在都有坐。回家没几天,我们过的八月十五。还和姥爷一起看了汉城奥运会。几年后,姥爷一直提起这次坐车之旅。1991年,姥爷去世。这是我和姥爷唯一一次一起坐火车的经历。现在想起来,感慨万分。

1992年,在姥爷去世一周年之际,老姨再次去安阳看大姨,顺便去威县老家上坟。老姨夫再次弄的145次,不过当时不停丰台、高碑店,而是停涿州。不过用表妹的话来讲:“到了安阳还是下不来车”。1993年,这趟列车改为67次特快,1996年京九线开通后,就改京九线运营去了。经过几次大提速,当年需四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不过十几个小时夕发朝至,从北京睡上一夜就能到南昌了,非常方便。现在的年轻人,再提起这趟列车是如何的挤,恐怕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1999年我再坐9:22分始发的列车时,已经改到了北京西站,况且也成了到西宁的75次列车。2003年10月4号我再坐K117次列车到安阳时,列车上有许多七十多岁的老人。看着他们坐着舒适的空调列车,心中不由思绪万千。这两次坐车的经历,使得我再次想起我最想念的姥爷。

这是我从去年我自编的姥爷诞辰90周年的一篇文章(姥爷与大姨)中选出的一段。不过这次挤车,好在我有坐,再说虽然每节车厢超员近百人,但不是最挤的一次,但姥爷着实受罪。
2006-7-10 16:57:55
慈爱的姥爷!!!
2006-7-10 19:27:47

使用道具 举报

怎么不挤呀?67次特快是现在的T167,就两节YZ,不挤才怪……
2006-7-11 12:41:4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