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转贴 孙中山曾关心滨海

7
回复
1448
查看
[ 复制链接 ]
孙中山曾经关心滨海

叶从德

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花很大精力做国情调查,在征集许多专家意见后,制定了数十万言的《建国方略》。其中在选择“北方大港”内容中述:“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由于大沽口航道较浅,在当时历史条件疏浚难度很大,因而选择北临大沽口的一块地方为“北方大港”港址。

然而孙中山慧眼识珠,依然十分青睐如今天津滨海新区这块宝地,他在《建国方略》北方铁路建设计划中,环绕天津滨海地区做起大文章。

20世纪初,塘沽海河两岸建有招商局、开滦、太古、怡和、美孚等十来个码头,初步形成天津市外港的格局。那时,海运通达营口、大连、上海、广州等南北各港埠,大沽口锚地和塘沽港为货物运至天津的作业区。1906年日本邮船公司开辟神户华北线,班轮往返于神户、长崎、芝罘(今烟台)、大沽之间。京奉铁路贯穿天津滨海地区,四十多公里设有芦台、汉沽、茶淀、北塘、塘沽(今塘沽南)、新河(今塘沽)6个火车站,北上东北,南接津京,铁路交通堪称先进。不难看到,天津滨海地区正在形成华北水陆路的交通枢纽

孙中山为利用好大沽口沿岸的优越地理条件,并没有满足上述状况。他对铁路建设很重视,1912年8月23日,他乘安平号轮船从上海抵塘沽时,曾对记者说“欲振兴实业,必自修造铁路入手”。在制定铁路建设计划中,除有充分发挥京奉铁路作用的内容外,特增添和天津滨海地区相关的三条线路的内容

一是将天津滨海地区和大西北相联。这条铁路名叫“北方大港西安线”。从“北方大港”西行后,在北塘设大站,经接天津通往静海、河间、深泽,与京汉线交连正定,在此用正太线路向西南行,过黄河西折抵西安。

二是以天津滨海地区为中心,将直隶湾(今称环渤海)港口串联起来。这条铁路向南称为“海岸线”,由“北方大港”经过北塘、塘沽,跨过海河大桥(恰似2002年大沽口建成的海河大桥),在大沽设大站,南下连接歧口、黄河入海口新建黄河港,折东连山东莱州、招远、芝罘、文登、荣成、石岛。还可向西南延伸至胶州湾。向北线路则利用京奉线连接山海关、锦州,建新线穿越营口,连沈大线,抵大连

三是从汉沽、北塘、塘沽、大沽能径直南下抵济南、南京、上海,不需绕经天津城区。天津滨海地区可沿“海岸线”铁路南下,经歧口转向盐山、乐陵、临邑,连接津浦铁路禹城站,再南行50公里到济南。这条路线给天津滨海地区南下带来的便利,绝不仅仅是减少百来公里的行程和天津城区3个车站的停留时间。

由上可见,孙中山设想通过修建铁路,使大沽口周围百多公里滨海地区成为理想的华北水陆路交通枢纽,假如这样的设想能在当年实现,这里真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

然而,《建国方略》制定时,先是遭遇袁世凯执政后的倒行逆施,后又历经军阀混战,且列强不平等条约大多未废除,国家经济处在困境中,因此,至孙中山1925年不幸病逝,终未实行。

八十多年曲折历程过去了。如今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一个绝佳的开发开放建设时机,我们要万分珍惜这一历史机遇。同时,不应忘记孙中山先生曾经关心过这里。

http://www.jwb.com.cn/gb/content/2006-09/28/content_389241.htm

[ 本帖最后由 沫沫 于 2006-9-29 19:30 编辑 ]
2006-9-29 19:00:34
天津是个好地,滨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006-9-29 19:06:58

使用道具 举报

滨海新区是个好地方!它的明天会更好!
2006-9-29 20:16:14

使用道具 举报

可惜建国后北京成了首都,天津就被冷落了
2006-9-29 23:07:46

使用道具 举报

纯属断章取义的意淫文章。孙中山说的北方大港是秦皇岛港。在孙中山的方案里根本没有天津港的事。如果孙中山的理想实现了,现在的滨海新区应该在秦皇岛。
2006-9-30 00:05:25

使用道具 举报

那时孙中山自愿出任铁道部部长。
2006-9-30 11:51:32

使用道具 举报

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孙中山
2006-9-30 13:28:05

使用道具 举报

当年的北方大港指的就是天津塘沽港,塘沽港的整体规划是日本人做的,现在这个规划在南京的中国国家第二档案馆。目前天津港的建设还是都在按照日本当年的规划进行的(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而目前建成的南疆和北疆港区只是当初规划的30%。
2006-9-30 21:27:4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