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D字头列车已开行 高票价疑问尚未消

4
回复
856
查看
[ 复制链接 ]
4月18日,D字头列车——动车组列车,以200公里及以上的时速,带着高票价疑问开行。公众很纳闷:明明是高速高价,咋又说“提速不提价”?定票价没开听证会,是不是不妥当?

  4月16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作了开行前最后发言,因为铁道部已注意到社会评价。

  针对质询,他表示:“提速不提价”,是遵从原国家计委1997年制定的相关票价政策;票价贵一点,与动车组列车的技术含量高、投入成本大、时速快、服务优质等因素有关;会根据市场规律,考虑今后票价下浮问题,这已经在铁路有关部门的考虑中(《新京报》4月17日)。

  关于高票价,王勇平这样的释疑解惑太含糊其词,一头雾水的公众在听过之后还是稀里糊涂。

  2007年的D字头列车,运行在1997年铺设的价格轨道上,如此新车跑旧道的合理性,遇到充分的合理怀疑是自然而然的事——就连原国家计委都已不复存在,它的“红头文件”还没过正确保质期?跨世纪的这十年,难言弹指一挥间吧,铁路客运的棋局未必就没发生变盘?

  铁路部门有种摆功思想——物价普涨我不涨、十年票价不提高,这似乎应讨得公众欢心,其实不然。一台21英寸彩电二十多年前卖两千多元,一部电话十多年前有数千元初装费,但现在呢?还有,哪款轿车不降价接降价?多少计算机产品的价格走的不是陡峭的下行通道?

  按经济学原理,价格长着最善变的脸,任何产品的合理价格都体现在与一揽子影响因素的联动中,长期原地踏步非常匪夷所思,铁路客运也不例外。十年前的“红头文件”,反映当时的状况,如今仍遵从不变,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显得这般可笑:当时刻舟求剑,如今撑岸靠船。

  所以,搬出原国家计委“红头文件”,只让人知道事情原来如此——D字头列车票价,是依法制定的,不是拍脑袋的结果。然而,这并不能使人明白,所依之法到底对不对,该走的程序实际上走没走,票价究竟高不高。很遗憾,此番拍板D字头列车票价,细看有违法之嫌。

  从法律效力看,1998年5月1日、2002年12月1日分别生效的《价格法》、《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在D字头列车票价决策中无疑优先于1997年的“红头文件”,按它们规定,应依据成本、供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社会承受能力,并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公开听证。

  然而,发改委、铁道部绕开了法。没依法进行成本、供求等调查,没依法举行听证会,D字头列车票价直接套用十年前的“红头文件”,如此缺乏科学性、透明度、民主化,实在草率。

  这就难怪,面向公众解释时,王勇平只笼统谈“技术含量高、投入成本大、时速快、服务优质”等,不讲准确依据,因为制定D字头列车票价根本没依《价格法》、《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办事,从而根本不存在什么准确依据。同时,王勇平所谓票价下浮已在考虑中,恰恰反证了于法不顾、决策随意之弊——刚施行,就不得不思变。当初不依法,后果立竿见影。

  现在的问题是:已在考虑中的改变,是否继续闭门造车、不睬法的规定、拒绝公开听证?至少,可望阳光决策的迹象,公众迄今尚未见到——须知,不依法不具公信,不民主不能服众。
2007-4-19 17:59:01
感觉票价确实是忒高了.新闻中有旅客也说了.
2007-4-19 19:01:10

使用道具 举报

想京津间,提速提的,只快了6分钟,但价格基本上是翻了一倍……
2007-4-19 19:34:49

使用道具 举报

D车就是和飞机一个级别的(比春秋级别还高些),如果飞机忒贵有理,动车同样有理。
2007-4-20 09:59:42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ywk 于 2007-4-20 09:59 发表
D车就是和飞机一个级别的(比春秋级别还高些),如果飞机忒贵有理,动车同样有理。

看问题就是片面,除了廉价航空以外,普通航空公司平时都是有折扣的,而且折扣还不低,南航就有根据提前预订时间的不同,给予不同优惠的措施,很多航线,机票甚至都和YW差不了多少了,但动车有这样的优惠吗?沈阳--北京的动车票价几没有折扣.正常航空公司餐饮免费,动车免费吗?从这样角度看,动车恰好和廉价航空是一类的.

[ 本帖最后由 admiral 于 2007-4-20 10:48 编辑 ]
2007-4-20 10:46:1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