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历史上的今天:北京—莫斯科直达客车首次通车

10
回复
2423
查看
[ 复制链接 ]
北京—莫斯科直达客车首次通车(1954年)-----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主持通车典礼并剪彩。
2008-1-28 10:39:05
走满洲里出国的吧
2008-1-28 10:42:00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是过二连吗?我过两天还要坐那个车呢。
2008-1-28 11:36:17

使用道具 举报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主持通车典礼并剪彩,旁为苏联驻华大使尤金
b--m.jpg
2008-1-28 15:25:11

使用道具 举报

据说是二连的,
当时国列从前门东站出来沿京山线到柳村线路所上老京包,一直往北,经西直门站到南口上补机,然后和现在的操作规程就都一样了~
2008-1-28 18:36:49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了。...................
2008-1-28 20:32:46

使用道具 举报

机车还是rt的呢?现在是什么了?东风11?
2008-1-28 20:58:51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东风41659 于 2008-1-28 18:36 发表
据说是二连的,
当时国列从前门东站出来沿京山线到柳村线路所上老京包,一直往北,经西直门站到南口上补机,然后和现在的操作规程就都一样了~

貌似先开的满洲里的吧?
54年集二通了?
2008-1-28 21:01:59

使用道具 举报

肯定是满洲里的,

1955年集二才通车,过两天发个资料上来
2008-1-28 21:24:20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国同蒙古国铁路自1954年1 月1 日起同时参加与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的铁路联运,但是中蒙两国和中蒙苏三国铁路真正开始联运的时间是1956年1月4 日。因为1954年中蒙两国铁路尚未接通。在这之前,1952年9 月15日,中、苏、蒙三国政府签定了关于修建集宁到乌兰巴托铁路、开办三国之间铁路联运的协定。集宁经二连到国境线的铁路(集二铁路、宽轨1524毫米)于1953年5 月动工修建,1955年12月1 日竣工,正式交付使用。乌兰巴托经扎门乌德到国境线的铁路(宽轨1524毫米),也于1955年底由蒙苏两国修通。1956年1月3日在中蒙边境举行了两国铁路接轨典礼。1956年1月4日,中、苏、蒙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乌兰巴托至集宁铁路建成和开始办理货物联运。1965年9月21日以后,集二线轨距由1524毫米改为准轨1435毫米。
    中、蒙、俄(前苏联)三国间的关系有过多次的历史反复,尤其在冷战时期,也曾有过许多不愉快的事件发生。受意识形态、国际关系、政治、军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印迹刻写在了这条长长的铁轨上。二连浩特火车站有一个近500米长的“油轮车间”,那是出入境整列车皮换轮的地方。据说,最早兴建中、蒙、苏铁路时,为防止外敌(主要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通过陆路长驱直入,危及首都北京的安全,需在集宁车站“变轨换轮”——进京轨道变窄,列车必须更换车轮,才能南进入京。后因“战事”吃紧,在罗瑞卿任中国国防部长时(1965年),接到中央命令,“一夜之间”将窄轨延展至二连浩特,“油轮车间”才落户中国这个北疆口岸边城。所以,北京到乌兰巴托或到莫斯科的火车,都得在二连换轮方可继续前行。当然,这种因轨距宽窄、整列车皮需换轮方能前行的情景,从二连上车的乘客是感觉不到的。但这段镌刻在铁道上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
    列车北行至乌兰巴托附近,大约距乌兰巴托四、五十公里的地段,道轨铺设成“8”字型。据随行的一位同事介绍,这是蒙古国首都的门户。当年,为了防止因国家关系恶化、中国通过铁路占领乌兰巴托,故意设计、建造成这种路段,一是让火车减速,二是好利用铁道左右高地“歼敌”于首都门户之外,保障国家安全。政治家、军事家的良苦用心,将冷战历史镌刻在了这条默默的铁路上,成为记忆的永恒,诉说着并不久远的昨天,警示着今人和后生。

  显然历史上的今天讲述的是经满洲里的中俄列车开行。
2008-1-28 22:56:27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