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
第一节 五十年代的铁路桥梁建设
一、湘桂线 红水河I线桥
——跨度90米斜腿式桥跨结构
二、成渝线 王二溪桥
——多孔联拱曲线桥
三、沈山线 锦县大凌河桥(下行线)
——建国后新建的第一座特大桥
四、黎湛线 贵县郁江桥
——建国后第一座采用气压沉箱基础的桥梁
五、兰新线 河口黄河桥
——建国后在黄河上建成的第一桥
六、宝成线 松树坡桥
——五十年代跨度最大的石拱桥
七、包兰线 东岗镇黄河桥
——三孔53米钢筋混凝土上承拱桥
八、京广线 武汉长江桥
——万里长江第一桥
九、湘桂线 衡阳湘江桥
——利用旧基础改建的公、铁两用桥
十、南同蒲陇海联络线 潼关黄河便桥
——采用高桩承台基础、半年建成的特大便桥
十一、京广线 正定滹沱河桥(下行线)
——首次采用斜管柱基础的桥梁
十二、包兰线 三盛公黄河桥
——流冰严重地段的桥梁
十三、内昆线 宜宾氓江桥
——在大卵石层首先采用管柱钻孔基础的桥梁
十四、肖穿线 余姚江桥
——首次采用吊箱围堰施工的桥梁
十五、太焦线 丹河桥
——五十年代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上承拱桥
十六、川黔线 白沙沱长江桥
——管柱穿过大孤石,快速建成的长江桥
十七、京广线 郑州黄河新桥
——在游荡河段采用管柱基础的桥梁
十八、广三线 广州珠江桥
——利用潮差浮运架设钢梁
十九、川黔线 乌江桥
——44米结合梁及石砌高墩桥
第二节 六十年代的铁路桥梁建设
二十、贵昆线 天生桥北盘江桥
——我国当前最高的钢塔架轻型桥墩
二十一、向九线 南昌赣江桥
——采用直径5.8米管柱基础修建的公铁两用桥
二十二、兰新线 昌吉河桥
——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刚性梁柔性拱桥
二十三、刘家峡专用线 黄河溢洪桥
——公路、铁路共用一个桥面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二十四、丰沙线 永定河七号桥(下行线)
——当前我国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铁路拱桥
二十五、京沪线 子牙新河滩地桥(下行线)
——采用拼装式桥墩的特大桥
二十六、成昆线 迎水河桥
——刚性梁柔性拱铁路钢桥
二十七、成昆线 一线天石拱桥
——我国当前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
二十八、成昆线 金口河一号桥
——采用柔性墩的车站桥
二十九、成昆线 旧庄河一号桥
——我国第一座悬拼法预应力混凝土铰接
悬臂梁铁路桥
三十 通让线 大赉嫩江桥
——在平原蜿蜒性河流上压缩桥长建成的一河一桥
三十一、京沪线 南京长江桥
——我国桥梁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三十二、宜珙支线 宜宾金沙江桥
——我国第一座伸臂架设跨中合拢的钢桥
三十三、成昆线 牛日河四号桥
——拼装式预应力薄壁箱形桥墩
三十四、成昆线 三堆子金沙江桥
——当前我国最大跨度的简支铆接钢桁梁
三十五、南同蒲陇海联络线 潼关黄河桥
——采用拆装式钢桁梁的永久性桥梁
三十六、成昆线 铁马桥
——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的特大桥
三十七、沈山线 巨流河辽河新桥
——最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铁路特大桥
三十八、焦柳线 连地黄河桥
——七个月建成的黄河特大桥
三十九、成昆线 孙水河五号桥
——采用悬臂灌筑法施工的预应力悬臂梁桥
四十 焦柳线 枝城长江桥
——采用高低刃脚沉井及斜拉索伸臂架梁的特大桥
第三节 七十年代以来的铁路桥梁建设
四十一、襄渝线 紫阳汉江桥
——国内高桥墩桥梁之一
四十二、京沪线 蚌埠淮河新桥
——最早试用跨度39.6米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桥
四十三、京沪线 济南黄河新桥
——黄河滞洪展宽区长大桥梁之一
四十四、金山线 上海黄浦江桥
——直径1.2米钢管桩吊箱围堰高承台基础
公铁两用桥
四十五、沙通线 白河桥
——首次试用15锰钒氮桥梁钢的栓焊桁梁桥
四十六、太西线 狄家河桥
——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连续梁桥
四十七、京山线 永定新河新桥
——跨度144米的铁路栓焊桁梁桥
四十八、京包线 呼和浩特市呼伦路立交桥
——采用顶拉法施工的框架式箱形立交桥
四十九、邯长线 浊漳河桥
——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铁路桥
五十、湘桂线 红水河Ⅱ线桥
——我国第一座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五十一、安康专用线 安康汉江桥
——我国第一座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 |
2015-8-28 13: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