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网上传授买票攻略 春运帮助数万人
青年周末 2007-02-09 (文并摄/本报记者陈七妹)
律雪松和王永两人是同事,又都是骨灰级的火车粉丝。律雪松姥姥家在双桥,小时候每周去看姥姥都要坐两站火车。
一看到打着响鼻喷着白气的火车头,他就特兴奋。火车迷有很多种,有人对钢铁机身感兴趣、有人专门搜集模型、有人钻研列车时刻、有人给火车拍照片。律雪松酷爱坐火车,没事儿就自个儿坐火车去趟天津。去年北京南站停运前,他专门跑去把最后一天所有始发车票都买了一张留做纪念。律雪松喜欢听火车压过铁轨吭哧吭哧的声音,只要坐在车上颠着,他就觉得爽,“就是一种火车情结,别人理解
律雪松很开心,他的爱好终于能给网友提供实际的帮助了
王永曾在火车上工作过,他非常怀念站在车尾,在落日余晖下,听着火车的轰隆隆穿过城镇的日子,现在看《铁道员》都会泪流满面。而他的特长是“客运”,只要路过火车站他一定得进去“视察”。周五晚饭后,王永从朝阳门溜达到北京站,先去售票大厅,然后在售票窗口看看,接着去候车室,最后坐电梯上2楼逛逛,直到凌晨一点。王永作为铁路的编外“客运监督者”,却对铁路运营结构和管理条例了如指掌,经常在逛车站时帮旅客解决麻烦。比如夫妻俩吵架把票撕成八瓣儿了,他都能帮着打电话到铁道部客运处,把票给退了。他的秘密武器是80块钱买来的铁路电话本,里面有从铁道部长到各地车站的电话,“别人有事都不知道找谁,其实打个电话,问清楚了就能解决。”
你身边一定有很多律雪松和王永这样的“迷们”,但你未必能理解他们。律雪松的同事就想不通,火车长得都一样,哪儿点值得一遍遍坐?而他们这些看来有点怪的喜好,却能在春运的时候帮上数万人。
分享偏执狂的实用体验
王永常年在火车论坛里发帖子回答别人关于买票的问题,律雪松也在百度贴吧开了个“铁路信息吧”。这两块阵地却始终没什么人气。今年1月25日两人一合计,在新浪网开了个“铁路信息博客”,专门为网友提供买票攻略、公布从北京出发的各趟临时客车信息,这个博客几乎成了“春运问题留言板”。为了第一时间回答网友的问题,他们又建了个QQ群,并邀请其他两位在铁路部门工作的车迷加入。记者看到,QQ群中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新网友发问。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律雪松电脑上的QQ企鹅图标始终上蹿下跳,他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没停手地在QQ群里回答网友的问题。
这是记者从聊天记录上复制过来的问题:
“北京到合肥的直达快车票好买么,多少钱啊?”
“怎么能查到还有没有票?”
“14日到武汉的车票现在能买吗?”
“A280,L300,L132,L70,L104什么时间从合肥发车?”
类似这样的问题,他从早上起床一直回答到晚上去上夜班,网友们惊奇地说,“你们太牛了!怎么什么都知道!?”
律雪松说:“我们是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来教人买票”,王永则告诉记者“坐火车是要经过培训的”。今年1月,律雪松专门“考察”了一趟慢车,从太原到北京,整整坐了14个小时。他伸出手比划着,“这趟线是运煤的,特脏,什么都不碰,两手都是黑的。”几天后,有人在网上问,太原到北京买不到车票怎么办?他就回复说,可以坐这趟没餐车、没卧铺、很脏、很慢的车。律雪松坐过从北京开出的每一次列车,当网友问他哪次车什么情况时他都一清二楚。“好多人坐火车的观念不对,非要直达、卧铺,还得夕发朝至,肯定买不到票。比如从北京到鞍山,买不到直达票,就先买北京到沈阳,然后从沈阳到鞍山,这两条线都有很多车,买对了车次,换车只花40分钟。可你要只认直达,肯定就回不了家了。”
而王永去火车站“踩点”的时间也没白花,他会把观察的结果带到网上:火车票分批放票,第一批票晚上7点,夜里11点可能还有一批票。而代售点夜里10点都要关机,早晨都在拼命刷新,所以去车站买到票的可能性更大。一起做“春运义务客服员”的其他火车迷们,也都有自己的门道儿。有人在铁路工作,接到临时客车的电报后,会把详细的到站时间、票价发表在博客里;有人是铁路网站的注册会员,始终在监控最新的售票情况,会告诉你去哈尔滨的票还剩100张;还有人专门去火车站抄最新车次表,然后发到博客里。
律雪松下载了个查列车时刻的软件,“很多人不知道还有这种软件。我们火车迷们有自己的法宝,可以教普通人如何买票、怎样坐车。”
私藏不如与民分享
“为什么开这么个群呢?”律雪松和王永都说,“让社会了解我们火车迷,用我们的知识帮大家,能帮一个算一个。”记者在他们的QQ聊天记录中发现这么一段话:“铁路部门没有公交和航空那么全的信息发布渠道,有时候信息也不够透明。我们喜欢铁路、热爱火车,也要为社会做点贡献,不是只会拍火车照片,侃侃动车组。很多普通人不知道该如何乘火车,我们所做的是希望铁路服务能更好。”
律雪松他们的热情感染了好多网友,有的人加入QQ群是来寻票问路的,最后也成为义务“解答员”,为新来的网友解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