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4~1922年,四方机厂利用进口零部件和主要原材料制造调车蒸汽机车5台。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工厂利用破旧车架、配以英国新锅炉和美国新动轮,自制成功1台蒸汽机车,主要零部件系从日本等国进口,共制造25台。1946~1947年,工厂依靠进口部件,制造3台2-8-2蒸汽机车(编号为1969、1970、1971),这种机车最大牵引力为198千牛(20180公斤)。解放前,工厂利用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共生产各种蒸汽机车39台。
建国初期,铁路牵引动力仍是蒸汽机车。四方机厂的蒸汽机车制造经历了从改进旧机型,到自行制造新机车的过程。1949年~1966年,四方机厂共研制生产了4种型号的蒸汽机车,计627台。
“解放”型干线货运蒸汽机车 解放初期,中国没有自己制造的蒸汽机车。四方机厂率先在全国铁路机车制造行业中试制“解放”型蒸汽机车。由于工厂职工在1949年10月抢修“中苏友好号”蒸汽机车和1950年修复“国庆周年号”蒸汽机车的成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工人们多次召开“诸葛亮会”,生产了上万个大小零部件。特别是在老工人丁学文等人攻克了月牙板表面渗碳处理之后(其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而且赶上了当时的国外先进水平),终于在1952年7月26日成功地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解放1”型蒸汽机车,被铁道部命名为“八一”号机车。8月1日,四方机厂举行了隆重的“八一”号蒸汽机车落成典礼。从而宣告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机车的历史永远结束,揭开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上新的一页。随后,该型机车由四方、大连、齐齐哈尔等厂成批生产。“解放”型干线蒸汽机车车轴排列1-4-1,构造速度80公里/小时,模数牵引力236千牛,机车空重92.07吨。至1960年,四方机厂共制造生产该型机车216台。该型机车成为中国50~60年代铁路运输动力的主型货运蒸汽机车。1960年停止生产。
“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 1954~1955年,四方机厂对建国前留下的老式干线客运蒸汽机车进行改进设计,改称“胜利”型,代号为SL。1956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台该型蒸汽机车。该型机车车轴排列2-3-1,构造速度110公里/小时 |
2006-4-13 22:3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