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魂牵梦绕的京郊通勤车之旅
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在那个年代,路用通勤车还都在开行,对于我这样一个火车迷来说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在那时,电脑、网络、数码相机是些很遥远的东西,时常出来坐坐通勤车,对我来说就已经很幸福了。虽然能见到的只有当时路上运行的机车、车辆,但那强大的诱惑使我每次登上通勤车时都从不感到枯燥,总有新鲜的感觉。在那个年轻而极富感情色彩的年龄段里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
其中与我最亲密的,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每晚7:23从老京包线沙河站发车经西北环至丰沙线三家店站的路用通勤车。多少年了,虽然当年的车次早已忘记,但这趟车每每出现在我回忆中时,那段美好的时光便完美再现于梦境般的回忆中。
那时的我在北京动物园就职,专职负责照顾国宝大熊猫的幼仔,工作谈不上多辛苦,但责任和细心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为这份工作感到自豪。白天与可爱的熊猫宝宝思守,虽然晚上有时也要值夜班。但还是有很多闲暇的时间的,当时不与父母同住,又没有女朋友,一个人自在快乐,无忧无虑,精力充沛得无处发泄时,下了班就想出去坐火车散心。动物园离北站很近,北站的通勤车无疑成了我坐车的首选。
那时北站北至南口的通勤车晚上6:30发车,在它的后面还有一趟去南口的车。我一般选择6:30的车。把自行车往车站一存,买了票就上车,记得车票很便宜呀!北京北―沙河,车上人有时会挺多,但每次我都能找到朝东、正向、靠窗的座位。夏日里夕下的焦阳洒进来,晒得人们无精打彩,只有我兴奋而专注的望着窗外。一般这车都是由南口段东风4B牵引的。那时市区还可以鸣笛,开车前机车试风的笛声短促而高亢,不多的等待后,一声长鸣,列车准时缓缓起动,驶离北站。
老京包线用的都是木枕和缝轨但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撞击声格外清脆动听,随着列车加速,高热的也空气变成细细微风吹入车窗,窗外的树木格外青绿,晃动的枝条随时都想伸进车窗,闻着枕木上传来的阵阵清新油浸的味道,列车很快驶入了清华园车站。这站上车的人很多,使车箱里感觉拥挤了一些。这站停车二分钟,列车鸣笛起动,清华园至清河区间行驶需八分钟,在这个区段列车开始加速,因为这段是大小平交道口最多的线路,所以列车一路鸣笛,颇显紧张,当然了,也许只有我这么想。这个区段列车一直是以五十到六十公里的速度奔驰,由于是单线,两旁的树叉离得很近,显得还是很有速度的。经过许多大小不同的弯道,看见窗外长城润滑油公司的自备罐车,明黄色的很显眼。那时的老京包线还是很繁忙的,虽然没有现在轻轨的陪伴,但清河站上却有“东方红5”机车在货场调车,有时还能看到待避在站内的大列。列车在清河站稍做停留便出站了。在东北环与老京包线交汇处有一值班室,路内人称为28公里。我们这趟车在这儿也要停车,有时还能看见几个铁路职工在相互再见声中上下火车,当时我想:他们是世界上最可敬的人,工作这么辛苦,还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上班。
一般机车是停在东北环与老京包线跨线大桥下的停车标前,从28公里再开车,车速就一直比较慢,铁路边的视野就开始显得格外开阔了。那时,京郊的房地产刚刚起步,隐约在稻田那边看到的连片的别墅,让我感到很神秘。列车在滑过沙河大桥后撂了第一把闸,清澈的南沙河,景色相当美,该准备下车了。告别了去南口的通勤列车,在空旷的站台上只有我一个人。那列去三家店的车(不,准确的说是“那辆”,因为他只有一辆YZ22硬座车箱)静静的停在二站台四道上,很有特点。
离开车还有整整二十分钟,该去买啤酒了。在这趟通勤车上,边看景色边饮啤酒,这时一台南口段“东方红2”已经和那辆孤零零的YZ22硬座车挂车了,我拎着啤酒上车,运转车长还没来,(其实刚才就在小商店看见他了,正喝啤酒聊天呢)。车箱里很脏,最逗的是没灯,要是天黑了…车上人极少,三三两两的散座在车箱里,又没有玩牌的,很安静,只有座背后飘上的缕缕青烟能说明那里还坐着一个人。这时,传来了运转车长大声说笑的声音,然后就是电台里的喊声:**次压风,**次缓解,**次尾部风压600千帕。7:23分,”东方红2”一声长鸣,列车便开出了沙河站。
经过多组道岔后,驾驭室朝前的“东方红2”开始加速,对于它来说牵引一节YZ22硬座车箱不算吃力,转眼来到了驶入西北环的大弯道,与之并入的侧线是三角连络线,线路南面地势低的地方有几股铁道。一台南段的ND4机车停在尽头线上,这是一处煤炭到达场。小“东方红”继续加速,深蓝色的ND4机车渐渐远去,天边的夕阳把云彩染得通红,点缀在西边连绵的山峦上,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剪影,让我陶醉。
听说这西北环是战备线,它是水泥枕,有缝线路,单线电气化,但我从来没在沙河到军庄站之间见过电气机车。就算在那个铁路上车次比较多的年代,这条线路也是冷清的。一天之中除了早晚三家店到沙河的路用通勤车外,也就是一些京通线去丰沙的大列由此经过。大都由怀段东风B双机车索引,在军庄站换8K电气机车继续上丰沙线。
刚才买的啤酒还挺凉,窗外是连绵无尽的稻田,一点多余的景物都没有,蓝天下翠绿的杨柳点缀其中,真是难得的景色,北方少有的风景。车速一直都在60KM/H左右,线路在这段非常直,直奔西山而去。下一站是后章村站,一个四等小站。我们一道侧线停车,非常短的小通勤正正的停在了车站的站房正中,还没站房长呢,哈哈,真有意思。下车的有三四个人,一声汽笛,车缓缓起步,驶过出站道岔,小“东方红2”的排气口浓烟窜起,加速!加速!这时我才发现这后章村站里一辆车都没有。(那时,京局长轨车列组在时会不时停在这儿,但今天没有)前面线路开始转弯,向南的大弯道过后,驶过京密引水渠,渠水中映出了朵朵白云。随后一组村庄和公路映入眼帘,是阳坊镇和沙河至阳坊的公路(现在那里已成了京郊涮羊肉之胜地了。)接这来是军营和墙外叮噹作响的石料加工厂,线路从这里开始上坡,现在我明白小“东方红2”为什么要开得如此快,原来是要闯上前方的高坡。路边出现了白色的山包。很好看,这里是海淀区和昌平县的交界处,叫后白虎涧,听起来挺吓人的。白色岩石间长出的树林把这里衬得很美。再看远山里的片片白色是佛山陵园,可见这里风水极佳。这一段弯道多是左转,线路渐渐向南,西边的山也越发雄伟,当窗外出现凤凰岭时,离聂各庄站也就不远了。列车驶过一座桥,桥下是346路公交车总站,现如今,这已建起了一座站台,叫凤凰岭站,供旅游列车临时停靠。
终于看见聂各庄站的进站信号机,双黄灯,侧线一道停车。这个站是曲线车站,可以看出地势已经很高了,站两边绿树环抱,北京西山的绿化真是没得说!列车穿过了一段繁茂的树林后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西边晚霞已经通红,西山彻底的变成了剪影。海淀驾校映入眼中,练车车道上的灯火很是奇特,特象年幼时梦中过家家的小城。列车继续前行,弯道很多,基本是沿着西山山脚行驶,时而穿行于两山之间,时而在密林中通过,不时还有一座小古刹出现在眼前,很是别致。小庙的山墙几乎贴着列车而过,吓我一大跳!(后来听说那小庙在文革中曾经关押过朱德元帅。)不知不觉中啤酒已喝了一瓶,列车减速通过一座大桥后驶入了寨口站,这里地势更高,(后来我骑车郊游经过寨口站下的公路时,那通往车站的百级台阶令我吃惊)。寨口站名字来源于地名寨口镇,说这里有镇,不如说是村。倒是这里有一座水泥厂,污染不小。站边的大山里山梁上不时能看见载重卡车小玩具一样开上开下,很有意思!果然水泥厂在寨口站里也有装车线,很高大的建筑下有几辆敞车停在那里。因此车站也就显得比其它小站大一些。
从寨口站再发车就是灰峪隧道了,它全长近四公里,这时天色越来越暗,晚霞也流失在天边,列车与公路平行一小段后便一头扎进了灰峪大隧道。灰峪隧道从寨口站洞口算起是上坡,小“东方红2”加大马力,发动机的轰鸣在洞内震人心脾,不时有水雾从车窗外飘入,吹进来的风也越来越冷,车里漆黑一片,一丝光线也有没有,完全的黑暗,黑到把手放在眼前一寸的地方,都什么也看不见。在前方机车头灯的光影中,隐约看到隧道壁竟然没有衬砌,狰狞的岩石扑面迎来,有点恐怖的感觉。经过大约二公里后,冷风不断的从车窗吹入,不时有微弱的灯光从隧道壁射入车箱――那是避车洞内发出的光。这里真是冬暖夏凉,四季恒温。不觉间,窗外渐渐有了灰白色的光线,越来越强,刹那间,列车驶出隧道。
|
2012-3-10 17:4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