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努力满足旅客餐饮需求
在南京至北京的Z50次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的餐车里,旅客会品尝到优质餐馆的风味。除了已成为招牌餐的美味牛肉面外,用餐旅客还能享受到免费的“吉祥三宝”———一杯清茶、一碟开胃小菜、一份餐后果盘。
长期以来,质次价高,几乎已成为旅客对列车餐饮服务的定论。在2002年和2005年的两次旅客满意度测评中,餐车饭菜价格是各调查项目中满意率最低的,紧挨着餐车饭菜价格的是商品价格和饭菜质量。这种质次价高的局面,直接导致旅客就餐率连年下降。
可以说,餐车经营管理工作已落后于客运其他工种。然而列车上的餐车和客车又是一个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要提高列车综合服务质量,必须做到餐饮服务和乘务服务的“一体化”管理。
现状与对策
旅客印象中,许多餐车供应的炒菜品种不多、味道不可口、营养搭配不合理,有的甚至出售变质的食品。一盒快餐卖到15元、20元或更高,一盘青椒炒鸡蛋卖到25元,这样的价格,是成本的好几倍。
针对种种不尽完善之处,铁路已痛下决心,坚决整治站车餐饮经营。
铁道部要求,站车要大力提高饭菜质量,坚持经常性地对餐饮经营人员进行烹饪等方面的强化培训和考试,不达标的不准上岗。针对旅客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三进”列车要做到高中低档结合,提供不同价格、不同品种、不同特色的饭菜,适应不同旅客的消费需求。
针对餐车饭菜价格贵,正在开展的“三进”列车“树标塑形”活动致力于解决餐料、商品层层加价问题,改进食品餐料采购方式。同时,餐车经营规范管理将纳入各铁路局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一整套人员管理、后勤保障、餐车经营、饭菜加成率等方面的制度办法和奖惩措施,确保餐车经营规范有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景象:在进站上车时,很多旅客除了行李包之外,几乎手里都拎着一个食品袋,里面装着面包、香肠、水果、零食等。为什么旅客在上车前都要准备这些东西,再不辞辛苦地带上车呢?
火车上东西卖得贵,且品种不全、质量不佳,这是铁路长期以来给旅客留下的印象。以前,由于列车经营很大一部分委托路外经营,客运段往往拿了承包费就一包了之、以包代管,使列车售货长期处于放任状态。
对此,铁道部明确提出,要对旅客列车售货委外经营进行彻底清理,严禁将旅客列车售货委托给路外单位经营,对已委外售货的,2006年7月1日前必须全部收回。
此外,铁道部重申要认真执行关于餐车开办经营性休闲茶座的规定,杜绝变相卖座和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列车要实行无干扰经营,严禁售货频繁穿梭、叫卖干扰旅客休息。
餐饮服务变脸
“三进”列车“树标塑形”活动开展以来,列车餐饮经营有了显著改善,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
南昌铁路局规范列车售货,用市场机制促进经营秩序根本转变。他们针对列车进货渠道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南昌、福州、厦门等地区陆续开办了列车平价商品超市,同时规定,两个月内不受旅客欢迎、销售额最低的商品,必须清退出局。
哈尔滨客运段建立了餐车内部经营公开招标和列车餐饮经营一体化管理机制,对各组别列车经营进行招标,确定承包权;对列车出售商品实行全段统一招标,确定准入品牌和厂家。
不论在旅客心中,还是在其他客运段同行的眼里,北京西至成都的T7/8次旅客列车,在餐饮经营方面算得上是一个标杆。他们精益求精,不仅供应传统川菜和新派川菜,还根据沿途旅客的饮食习惯,推出京味餐、“煲仔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菜品和小吃,同时还提供每桌100元的包餐和全程三餐的30元套餐。当前,T7/8次旅客列车餐车旅客就餐率、满意率分别达到了30%和90%。
福州至北京的K46/45次“海峡号”旅客列车餐车工作人员,西出成都客运段取经,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很快,“海峡号”的餐饮工作面貌全新。在供应品种上,每餐有28种菜肴可供选择,为体现乡土特色,他们推出了福州地方菜、风味小吃;在定价模式上,餐车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每道菜都适当让利;在供应方式上,餐车改三餐定点为24小时不间断供应,还为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提供送餐服务。
“泰州这车,餐车的菜老好吃了,大煮干丝才15元,比很多南京当地的餐馆味道还好。”一位经常往返于泰州和哈尔滨两地的旅客笑着告诉记者。作为去年7月1日才开通的泰州至哈尔滨T157/158次旅客列车,在餐饮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针对南北方旅客不同的口味,列车推出了四套菜单。1号和3号菜单,泰州至北京间使用,以淮扬菜为主。2号和4号菜单,北京至哈尔滨间使用,以北京和东北菜为主,口味较重。
这趟列车由南京列车段担当,车队队长常宝燕告诉记者:“这趟车从哈尔滨开出的时候,几乎趟趟满员,很多旅客就是冲着餐车来的。到晚餐时,餐车能翻台两三回。”
积极探索餐饮供应新模式
当前,各铁路局以实施餐饮售货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创新经营模式,规范进货渠道。各客运段普遍建立了肉食加工、面食加工、蔬菜配送、商品配送基地,逐步形成集约化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质量,让利于旅客。
在餐饮服务上,铁路部门努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根据旅客不同需求,开设了预约包餐、送餐、重点旅客餐、少数民族餐、生日餐、外宾餐等服务,还推出了营养自助餐、地域风味餐等项目。
此外,很多趟“三进”列车上增添了当地特色食品,价格和超市相差无几。采访中记者看到,泰州至哈尔滨的T157/158次旅客列车上,有南京小吃盐水鸭、无锡豆腐干等;深圳开往北京西的T108次旅客列车上,则备有特色食品榴莲糖、双皮奶等。
“到一个地方出差,时间安排很紧,来不及给家人买东西。上了火车后,给了我一个意外,有这么多特色食品,价格也不贵。”T108次旅客列车上一位刚买了几大袋榴莲糖的旅客告诉记者。
在上海回北京的Z14次列车上,记者遇到一位同行。据他介绍,北京至上海的直达列车有好几趟,每次他们单位的人去上海出差,都选上海列车段的车,因为上车后有免费盒饭,而且味道还不错。
当然,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旅客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相比,铁路在餐饮经营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和车辆设备设施的不断更新,餐车设备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车流密度越来越大,传统食品加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餐饮经营需要。
铁道部表示,探索建立规模化的餐饮加工基地,已经成为列车餐饮服务的发展趋势。针对下一步在既有线上开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和在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车的实际情况,铁路部门将学习借鉴民航和国外发达铁路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餐饮供应模式,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餐饮加工基地,真正提高我国铁路旅客列车餐饮供应质量和档次。
记者还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三进”列车的服务质量,大力提高饭菜质量,不断满足广大旅客饮食需求,铁道部将于12月举办全路运输系统餐车厨师职业技能竞赛。
要改变旅客对列车餐饮服务的定论,任重道远。此次“三进”列车“树标塑形”活动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人们有理由期待,即使是出门乘坐火车,旅客也能享受到“食为天”的良好服务。 |
2006-12-3 10:2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