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如果这场大雪发生在外国会怎样??

96
回复
17075
查看
[ 复制链接 ]
RT!我想问如果这场雪发生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会怎样??铁路公路也会瘫痪吗??
2008-1-31 12:23:51
没时间想这些
你以为发达国家就不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吗?
天气无国界

[ 本帖最后由 K46 于 2008-1-31 14:18 编辑 ]
2008-1-31 14:00:21

使用道具 举报

美国东西部财富比中国平均的多,除非是战争等情况,否则不会出现人员但方向流动的情况。
美国挣钱多,机票是很多人的选择,他们选择机票就和我们选择硬卧差不多~
还有,就是相比之下美国人口太少了~
2008-1-31 14:26:14

使用道具 举报

面对猝不及防的天灾,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其实,放眼国外,发达国家发生雪灾天气亦很常见,《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2日曾经报道了美、德等国应对雪灾的举措,我们不妨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其一,建立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2005年12月,一场暴风雪光临美国东北部。早在12月3日,美国气象部门就发出“灾难性天气”的警告。在纽约市,各大报纸和电视广播提醒市民“今晚大雪将下15厘米,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帮助老人和学生等体质较弱者做好防寒准备”。同时,政府向市民公布了御寒指南。当年11月,德国也普降大雪,虽然受灾范围很广,但损失却不大。究其因,应先归功于德国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组成的雪灾防治中心,对强降雪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其二,建立完备的应对灾害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这样一来,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的过程中就不再单纯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而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以2005年美国东北部暴雪为例,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早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暴雪灾害预报发布时间较早,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环卫部门紧急行动起来。新泽西州交通局准备了600辆扫雪车,并准备随时再雇1100辆车,该州还准备了15万吨除雪剂,并在大雪到来前开始往道路上撒。

  其三,建立必要的惩戒体系。为防“雪后大堵车”,德国法律规定,如果大雪后车主敢把车辆停靠在主要街道两旁阻碍交通的,就将面临数百欧元罚款,同时还得自掏腰包支付拖车费用。在美国一些城市,市政府要求房主必须在雪停后的第二天中午前把雪清扫干净,否则初犯者将被罚100美元,如果一个冬季被罚三次,还将面临90天的监禁。在我们这里,有些人却发灾难财,比如,在某地,出租车司机漫天要价,基本不再打表,平日“3元起步”,现在是按人头拼车,市内每人10元起。有的地方,蜡烛价格上涨10倍,菜价报复性增长……

  拥挤的社会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还是中国的一个软肋,这场大雪也再次证实了这一点。知耻而后勇,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多向先进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古人早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我们不能总以“30年难遇、50年难遇天气”来自我开脱,要建立必需的制度保障,要完善机制架构,要真正怀有危机意识,方能未雨绸缪、谋定后动,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原载1月29日《证券时报》,作者王石川,本报有删节)
2008-1-31 20:19:55

使用道具 举报

如果这场雪发生在其他国家,可能也会造成公路铁路瘫痪,但外国的人口比中国少,也不会出现像中国春运一样的人员流动,因此影响会相对少一点。
2008-1-31 20:40:01

使用道具 举报

别说大雪了,
就正常年份的春运客流,
在国外就可能造成灾害。
2008-2-1 00:06:23

使用道具 举报

欧洲多国暴雪成灾 美国西部遭雨雪横扫
1月21日,在韩国平昌,一名居民清理车上的积雪。21日前后,韩国各地普降大雪,平昌地区的积雪平均厚达50厘米
新年伊始,世界范围内的天气就不太正常。大雪在全球多个国家逞威,甚至“光顾”了一些过去不曾到过的地区。欧洲多国暴雪成灾,美国西部地区遭雨雪横扫,中东地区许多国家“有幸”看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的雪景。同时,大雪带来的灾难也让各国措手不及,即使有抗雪经验的国家也不例外。


北美:遭遇地狱般严冬



美国西部地区1月初突然进入了地狱般的严冬。短短一个周末,加利福尼亚州的降雪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量,许多峡谷一夜之间积雪就达到了两米多深。内华达山脉的积雪也有1.8至2.5米。大雪、强风和暴雨造成加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100多万家庭和商店的电力供应中断,主要公路被关闭,几家机场都被迫取消航班。近日,类似恶劣天气再次出现。



加拿大,60年来最大的暴风雪于去年12月袭击了多个省份,导致公路关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几百个航班被取消。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仍然没有结束。连日来强风伴随冻雨和大雪从西至东横扫加拿大全境,导致大部分地区气温急剧下降,北部努纳瓦特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60℃。



中东:罕见大雪突降临



从1月5日开始,伊朗许多地区遭遇了10年来最严重的大雪袭击,北部和中部的积雪量达到55厘米,造成数十人死亡,近百人受伤。许多北部城市经历了20年来第一场大雪,甚至连东南部的沙漠地区也看到了飘雪。强降雪天气使得首都德黑兰交通混乱,部分政府机关和学校临时关闭。此后,德黑兰的国内航班全部取消,大部分国际航班延误。



1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居民见识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降雪。雪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山区并不少见,但在巴格达及周边地区却是稀罕物。市民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说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雪。他们把罕见的降雪看成是“和平的预兆”。



1月中旬,阿富汗遭遇罕见的全国范围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00厘米,60多人死于山区雪崩和交通事故。



1月中下旬以来,中东大部分地区遭寒流袭击,连降大雨雪,10年大旱得到缓解,但也造成事故灾害。以色列北部山区积雪深达7米,压塌民房,已造成4人死亡。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积雪达半米,城市的主要公路关闭。冰雹暴雨淹没特拉维夫街区,数百人紧急疏散。约旦积雪造成交通事故两百多起。黎巴嫩大雪已造成6人死亡。埃及亚历山大港关闭,海浪达4米。沙特北部也极罕见地下雪。由于气温降到历史最低的零下29℃,中东地区对于这种灾害没有准备,居民也没有防冻经验,导致中东地区的医院人满为患,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来应对此次自然灾害。



欧洲:再有经验也没招



在欧洲,西班牙罕见的大雪导致路面交通堵塞、海上交通中断;罗马尼亚部分地区积雪达50厘米,该国东南部交通严重瘫痪;土耳其随处可见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进退两难。即使在常年遭受雪灾并在各联邦主体都设有减灾司令部的俄罗斯,去年远东地区的暴风雪仍然造成了机场关闭、交通中断和供电中断等常见的“暴风雪综合征”。



宗和



■取经



看他国如何“斗雪”


瑞典:应对暴雪机制相当完善

一年中要面对5个月冰雪天气的欧洲人,更有自己的一套。欧洲人一到冬天就在车里备一套安全工具,包括急救包、换洗衣服、靴子、帽子、手套、毯子、不易坏的食物、水、手电筒及应急的药品。

北欧国家恐怕是世界上下雪最多的地方,他们应对暴雪的机制都相当完善,作为很少遭遇大雪的中国南方,完全学北欧不太可能,但他们的一些做法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瑞典有时候,差不多一周有四五场雪,但瑞典的交通几乎从来没有因为下雪出过问题。每天凌晨3时到6时,市政部门会派出专门的扫雪车清扫路面,保证白天交通畅通。

每年11月1日到第二年4月1日,瑞典规定每辆汽车都要使用表面有铁钉的冬季轮胎,这种轮胎在雪地上可以轻松爬坡,在规定时间不使用这种轮胎的汽车,如果出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在铁路方面,国家规定一旦下雪,铁路沿途省市,要负责各自区域的积雪清扫工作。


日本:应急机制如此“温情和谐”


在灾难面前应该怎样表现出高素质,日本的经验可借鉴。日本一年四季自然灾害很多,台风、海啸、地震等时有发生。再加上电车运行有时发生故障事故也会造成连锁影响。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日本特有的“温情和谐”应急机制就会启动。比如电车突然出故障,相关工作人员都好像自己家着火一样,急火火地进行检修、排除故障,力争早一分钟恢复运行。同时车站广播反复向大家致歉,详细说明事故原委及现有处理方法、进度等,如果属于短时间难以排除的问题,车站则清晰地指引大家如何换乘其他公交车,并办理故障证明及车票补偿等服务手续。有时车站还为乘客改坐的士报销车费(价格相当于一般电车的10倍)。这时,车站处处是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为不熟悉换车路线的乘客不厌其烦地画图指路,车站内外只要遇到穿制服的人,他都会对你深深鞠躬,说一句∶“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加拿大:“斗雪之道”:高效、系统

加拿大冬天漫长多雪,各省、市政府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高效和系统的“斗雪之道”。

在加拿大,及时清理积雪,保障道路畅通,责任主要在各省市政府。其中省政府负责辖区内高速路,市政府负责市内道路,但位于国家公园内的高速路路段则由联邦政府负责。据统计,加拿大全国每年清雪费用高达10亿加元(1美元约合0.9886加元),各级政府也都有专门的年度清雪预算。各省市都常设清雪机构,除正式雇员外,不少政府还与私人清雪公司签订承包合同。一到冬季,所有清雪人员都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听候调遣。

加拿大清雪基本靠机械化作业,每个城市都配有系统的清雪设备,如铲雪车、撒盐车、融雪车、扬雪机、运雪车和除冰车等。

加拿大各地清雪不仅有轻重缓急之分,对完成作业时间也有严格规定。最优先清理的道路是高速路和城市主干道,其次是高速路辅路、公交路线和有坡路段,最后是其他街道。高速路和主干道的积雪,一般要求在雪停后2-4小时完成,高速路辅路和公交路线则在雪停后4-6小时,其他道路最迟不能超过雪停后24小时。

具体操作起来,降雪一开始,撒盐车便前往高速路和主干道撒盐,防止积雪结块冻实。如积雪达到5厘米,降雪仍在继续,铲雪车便开始到高速路和主干道清雪;如积雪达到5-8厘米,清雪范围将扩大到高速路辅路、公交路线和市区陡坡路段;积雪超过8厘米,清雪范围将扩大到其余街道。

为把暴风雪的影响降到最低,加拿大各省市特别注重调动全社会的配合和参与。宗和新华


■国际档案



去年以来全球重大异常气候



据新华社电 进入2008年,由于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发生大规模罕见降雪和低温天气,造成雨雪冰冻灾害,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年全球异常气候不断发生,以下为去年以来全球重大异常气候回顾:


2007年1月至4月,北美地区频遭暴风雪袭击,共造成美国和加拿大100多人死亡,多条铁路和公路交通中断,千余次航班被迫取消。


5月至9月,受季风导致的强降雨影响,东南亚地区遭遇3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造成至少3000人死亡,数千万人受灾。此外,罕见高温天气还袭击了亚洲、欧洲和美洲的部分地区。巴基斯坦、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均出现创历史纪录的高温,导致数百人丧生。


6月,强热带风暴“古努”在阿拉伯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登陆,造成至少25人死亡,并使阿曼、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国沿海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此前,海湾地区极少出现强热带风暴。

6月至7月,英国威尔士以及英格兰中西部地区遭受60年不遇的洪灾,造成牛津等5个郡的大片地区和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多条铁路和公路交通中断。

7月至9月,非洲东部、西部和中部的22个国家遭到强降雨引发的洪灾袭击,造成约300人死亡,100多万人受灾,其中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尔等国灾情严重。

11月,几十年罕见的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了孟加拉国,导致4000多人死亡或失踪,800多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逾23亿美元。

12月至2008年1月,暴风雪持续袭击美国,引发雪灾、暴雨和洪水,造成数十人丧生,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封闭。
2008-2-1 09:50:11

使用道具 举报

赶上这事儿,搁谁也没招儿。
2008-2-1 11:08:22

使用道具 举报

至少在经济发展比较平衡的国家,不至于有这么大的人员流动..............
2008-2-1 14:01:27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K46 于 2008-1-31 14:00 发表
没时间想这些
你以为发达国家就不需要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吗?
天气无国界

你这是什么态度?楼主说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援助了吗?
2008-2-1 14:03:0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