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周年总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22P)

29
回复
474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26 编辑

顶狂风
战严寒
只为了
一年后的
再相见



冰挂、蒸汽的喘息、褪了色的红油漆..大建设依旧是那般气势,我站在它的面前凝视,竟一时语塞无言。蒸汽机车是一部史诗,一部需要用心灵去品读的精神力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08:08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09 编辑

那一天朔风呼号...

野溪...虽名为溪,但却少有水,无水却胜于有水。



那历尽沧桑的“运转室”依旧是当年的模样,还有门口那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狗,它会迎接着你的到来。

...外面不时呼啸而过的8K电力机车已经越来越不能再打动我的思绪,惟有西边山头上俯瞰到的铁马冰河与南山上的日伪炮楼,是记忆中最坚韧的东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15:53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0 编辑

近日夜行开车至此,打来电话说此地美好到可以坐在车里欣赏和拍摄美景,实在美好!



今日始得前往,确有一番豁然开朗之感!东为平原、西为丘陵,铁道自西北山坳间蜿蜒而出,下穿公路桥而南至槐树岭隧道,实乃弯道俯瞰之铁道摄影名所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17:02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0 编辑

野溪站的出站印象,耳边刮着飕飕的寒风,两边是被削平的小山包,已是接近黄昏的十分,阳光不能照射到这个幽静的山谷中,一条笔直的铁路向着远方延伸,尽头处依稀可见野溪站的进站信号机...



寒风中依旧挺立的野溪站出站信号机,尖头的风格一直被保留到了今天,成为了老京包线、京门线、门大线的共同特征。

...转过了这个弯道,所有的故事也就写完了,对我而言,一切都变得真实起来,不再那么神秘莫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18:35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1 编辑

我爬上一座不太高的石头堆,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下安公路在山脚下延伸,门大线在半山腰穿山而行,一辆吉普车缓缓经过这里。



韭园附近是个相对平淡的地方,几处山村坐落在铁路的两侧,几条公路或平行蜿蜒、或上下相交于门大铁路。过了韭园乘降所这个大弯道,铁路再次穿山,留下了两个很短的隧道。爬上一座小山包,忽然发现这里的山势很美,尽管是简短的穿越,层次绝类十渡附近的山。

惬意地徒步在山间,两边时有桃花为伴,聆听山间的鸟鸣啾啾、溪水潺潺,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21:18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1 编辑

这里修建有隧道4座,其中的灰峪隧道全长3453米,为北京境内的第三长隧道。站在灰峪隧道的前面,追溯那段“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我充满了历史的遐想...

继续前行,不走多远就到达了西北环线和斜军联线分开的地方了,后者钻入群山之中上坡,连接着一座高耸雄伟的曲线大桥直通永定河的西岸。在两者分开的山涧里,有一汪清泉,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排着队,拿着容器赶来,只为了接一筒泉水,这便是西北环最为著名的地点之一:军庄的馒头、曹家沟的水(自创)。



那一日巧遇夜行列车与修远在桥西头恭候我多时,于是三人默契地约好共同守候军装站那一列8K的到来。果不其然,在天窗时间过去以后,远远地我们看到8K在向我们开了过来,三人同时兴奋起来,这实为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机遇!蓝天、大桥、碧水、橙色的大8K!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23:04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2 编辑

2008.4.19,纪念北京铁路车迷网5周年,我们网站组织了关沟徒步的活动。活动很美好,既结识了朋友,又拍出了满意的片子,最后大家集体在沙河烧麦FB!



这一次,真个背上了120相机+沉重的三脚架来走铁路,同来的影友还有无忌4A和K215,三人尾随大部队而行。120算是个辎重,但又乐趣无穷,特别地当好的景致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去精心取景、精心测光、精心拍摄,出来的片子自然别有味道。与其走遍整个山区,还不如选择一个区间深度发掘、深度体验,是难以名状的一种美好享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25:14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2 编辑

最近常在医院工作,平日里没有那么多时间出来了。不过也好,医院离家比较近,距离铁道也更近一些。利用早晨上班之前、中午休息时间和晚上下班以后的间隙,常在翠林、柳村两地蹲片看火车。前者去的太多了有些发俗,而后者距离单位更加近,也成了休息时的首选。



...为了配合北京南站改建工程,京沪线在这里再一次拨线。新线基本上沿用了原永丰四线的老路基修建,只不过在北侧增加了防噪音护板,而空出来的南侧正在进行着京沪高铁和北京动车段联络线的施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26:13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2 编辑

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幽静之所...丰沙I线从珠窝老站开始远离永定河谷,近乎笔直地向东穿越,钻过两个2000多米的隧道后直插芹峪山口。早晨的山谷,阳光斜射过来,只照亮了半山腰的层层新绿,不见光亮的地方,便是全长2435m的上行16号隧道(芹峪2号隧道),是丰沙全线最长的隧道。

这里的山,秀美而险峻。层次分明地一层层解理,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留痕;山坡上的新绿,孕育着勃勃的生机。列车在这里以不同的速度下山,时有赶点的急促,间或有着“掌握掌握”的悠然。绿色中的一抹鲜橙,永远是那么的耀眼。

17号隧道夹在两个长隧之间,并不起眼儿,然而却十分独特。只有区区二十余米,却穿越密密层层的解理危崖,留下的则是这样一种动人的形态...天边的云彩翻动着、变化着,向往着山的那一边,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

在一座桥头上,已经可以远远地望到珠窝东站的进站信号。浓云开始翻滚,忽然间就小雨飘落。猛地抬头,恍觉时空变换,危崖、棚洞从熟悉变得陌生起来...小雨持续了十数分钟,我以暗袋护住相机、以帽子护住自己。随着8K的一声长鸣,神奇般地云开雾散,我们重新沐浴在了午后的阳光下。



还是那座大桥,不同的地点会发现它不同的美感。弯桥、大列、远山、云影...陶醉在其中...有道是:
车行丰沙笛声乱,雨落珠窝心更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30:19

使用道具 举报

本帖最后由 迅 于 2009-1-2 12:13 编辑

还是那个山谷,还是那座桥...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心情依旧明媚,依然犹如那个万里无云的初夏早晨。

无车的时候,耳边只有鸟鸣啾啾...山间的风暂时停歇的时候,清脆的鸟鸣便会自然而然地传入你的耳朵里。那一刻,我甚至停下了思绪,凝视着它们,认真倾听他们的问答,那是一种具有无比感染力的自然之声。令我和像我这些久居城市,身陷浮躁圈的凡人更过地感受到了一种仙境般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荡涤。

穿越,在两山之间,列车行将完成它的又一次穿越。站在这个已经废弃了的铁路建筑物的废墟上,前面的危崖引起了我的兴趣,仿佛一个战士一般凝视着眼前的铁路。为它站岗,为它默默地守候...倘若没有了这一层又一层纹理清晰的岩石,这便是一座再也不能看得起眼儿的无名小隧了。

没看到43次就等于没来丰沙,此言经典!43次是这里最耀眼的明星了,仍是怀念同段大橘子牵引的那个年代,我们为了拍好这趟车,不止一次地进山守候。

草绿色的电力机,它带给人的是一种无声的特别力量。尽管没有内燃机的震撼,但正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势压河山之美,再配上全列鲜艳的红皮车,实在令人叫绝!



雁过了无痕,悠然初展翅。
珠玉藏深潭,飞虹跨山窝。
沿河拾旧梦,追忆绕小城。
幽冥尽古道,苍凉在一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009-1-2 11:33:53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